人民网合肥3月28日电日前,安徽安徽省“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深耕旨在全面落实藏粮于地、细作小田藏粮于技战略,安徽不断提升耕地数量和质量,深耕推动农田“优质、细作小田集中、安徽连片”,深耕实现农田增量、细作小田农业增效、安徽农民增收。深耕
根据目标任务,细作小田2023—2025年,安徽每年新增“小田变大田”改造面积500万亩以上,深耕到2025年,细作小田累计改造面积由1460万亩扩大到3000万亩。其中,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旱改水等项目带动,改造1000万亩;结合“大托管”服务、主体引领等政策推动,改造540万亩。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整村、整乡(镇)乃至整县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造试点,到2025年底,在全省建成一批整村、整乡(镇)、整县“小田变大田”改造示范典型。
根据安徽省各地探索的实践经验,主要推广项目结合型、政策引导型、主体引领型和农民互换型四种模式。
其中,除了把“小田变大田”作为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旱改水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一体规划设计、一体推进实施,还将组织引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承包经营地块条件,开展“小田变大田”改造。
方案对“小田变大田”建设标准予以了明确。单个田块面积:淮北平原区宜为15—450亩、沿江平原区宜为8—225亩、江淮丘陵及皖西皖南山区梯田旱地宜为3—15亩、水田格田宜为2—8亩。
改造范围内,实现田块数量减少60%以上,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以上。改造提升田间灌排设施,实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20%以上,农田排水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确保旱涝保收。另外,田间道路通达率,丘陵山区不低于90%、平原地区达到100%。
针对农田水利“最后一米”问题,方案要求,合理规划“小田变大田”改造后的水源、沟渠、桥涵等工程布局,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有效灌排措施全覆盖。到2025年,新建塘坝0.9万口、机井1.5万眼、排灌站0.2万座、灌排沟渠1.3万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5万个。
方案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占用耕地散埋乱葬等不良习俗,严禁在“小田变大田”改造区域内新建坟墓。按照坚决遏制增量,妥善化解存量的原则,有序稳妥做好“小田变大田”改造区域内坟墓迁移工作,做到应迁尽迁。
按照要求,加大对公益性公墓建设用地和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公益性公墓用地和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到2023年底,实现乡镇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同时,“小田变大田”改造区域内涉及的乡镇,可采取村独建、村村联建的方式,补充建设1个村级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保障群众基本安葬需求。
方案明确,通过“小田变大田”建设新增的耕地面积、水田面积、粮食产能等产生的收益,优先用于“小田变大田”改造。另外,原则上改造后的“小田变大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汪瑞华)
中国消费者报长沙讯(夏有权记者余知都)眼下,正值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有人却打起歪主意趁机牟利,结局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日前,湖南益阳市场监管部门根据群众举报,一 ...
【红红火火闹新春】 光明日报记者 任爽正月初三,吉林省长春市文庙博物馆处处透着春节的喜庆。瑞雪与朱墙、红毯、红灯笼相互映衬,年味十足。“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看看桌上摆放的银饰片,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文化 ...
森林覆盖率超过30%、各类林业经营主体3万多个、2021年全省林业总产值5092亿元……在我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安徽省,护绿、增绿、管绿、用绿和活绿协同发力,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孟刚)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我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医保基金安全可持续。医保基金初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3月9日,一场汉服民乐的文艺表演在广州海珠湿地牌坊广场开展。游客可穿戴花卉主题汉服参与走秀,沉浸式感受“自然即秀场”的魅力。广州海珠湿地2025花朝节开启。 ...
明代胡光宇花卉纹铜炉上海博物馆藏)。本报电记者邹雅婷)近日,上海博物馆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镕古铸新:宋元明清铜器特展”在纽约开展。展览由两馆历经3年筹备,甄选200余件文物,涵盖欧洲 ...